拚經濟惠民生回應社會關切 勤求進勇革新符合時代要求

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(16日)發表任內第三份《施政報告》。這份報告以「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」為主題,回應了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,圍繞充分發揮「一國兩制」制度優勢,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、航運、貿易中心地位,以及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,提出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,同時亦就社會關注的解決居住難、人口老化等民生問題,提出改革措施。這份《施政報告》體現出不斷求進,自我革新的理念,有回應了社會各階層的關切。

這份《施政報告》是在完成了《基本法》第23條立法,築牢香港維護國家安全防線,重塑區議會之後的首份《施政報告》,社會的關注點,由平息社會動亂之後的撥亂反正,轉入推進經濟、民生發展,以改革創新,激發出動力和活力,為香港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
李家超特首在報告中開宗明義地表明,將繼續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「四點希望」,並就改革和變化闡述理念和發展目標、關鍵措施及績效指標。而《施政報告》就經濟、民生提出的各項具體的政策措施,顯然是匯集了社會各界意見的結果,回應了社會各界的關切,是一份積極有為的《施政報告》。

《施政報告》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「一國兩制」方針,發揮「一國兩制」優勢,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,為國家強國建設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。強調維護國家安全,公職人員責無旁貸。並強化推進全社會國家安全教育,推動愛國主義教育,強揚中華文化。這些措施有助進一步鞏固由亂入治的局面,保持社會長期穩定發展。

推動發展經濟是這份《施政報告》的重點,報告聚焦於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、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,提出多項政策措施,總的方向是從多方面優化和提升原有優勢,並進一步拓展新的機遇,包括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,強化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,發展綠色金融,以及擴展航空網絡,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,構建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,推動總部經濟發展等措施。這些措施,因應國際金融、經濟格局的變化,結合香港本地的特色和優勢,作出全面的布局,能有效提高香港的國際競爭力。

《施政報告》亦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全面推進創科產業發展。提出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,優化搶人才措施,並協助人才留港發展,推進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,打造「留學香港」品牌,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。

《施政報告》還回應了社會有關發展文化、體育及旅遊業的關切,提出促進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的策略,推進建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,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,強化西九文化區長遠產業發展策略,打造香港旅遊新面貌等一系列措施。更表明,已向中央提出進一步優化內地居民來港旅遊簽註,包括恢復深圳「一簽多行」個人遊簽注,及擴大「一周一行」個人遊簽注政策試點城市範圍。同時放寬柬埔寨、老撾和緬甸的旅遊。這一系列措施對推動文化創意和體育產業發展,提振旅遊業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
在民生方面,這份《施政報告》重視發展銀髮經濟,將成立「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」,積極應對人口老化問題。又聚焦於解決市民居住難的民生訴求,提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2026-27年減少至四年半的目標,並決定以立法方式制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的出租制度,將合標單位命名為「簡樸房」,並確立了將劣質劏房清零的目標,回應了社會的關切。

總體而言,這份《施政報告》聚焦於社會關注的經濟、民生議題,作出了全面的回應,報告中提出的相關政策措施,也都是因應香港社會實際情況,切實可行的措施,具有務實,貼地的特點,相信能夠回應社會各界大部分的訴求,有助團結社會,凝聚力量,推動發展。

美中不足的是,在一些長期制約香港發展的體制、機制問題方面,這份《施政報告》着墨不多,比如,有關香港各項規劃建設手續過繁,建設年期過長的問題,又如,香港正面對經營成本過高、生活成本過高,制約經濟民生發展的問題等未有足夠回應。另外,社會關注的貧富分化問題上,也仍然欠缺全面的應對策略,有待加強。

這份《施政報告》主題為「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」,重點應落在於「齊」和「同」字上,香港正處在走向由治及興的重要節點,《施政報告》回應了社會的關切,提出全面的改善措施,社會各界應齊心協力,行動起來,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,為香港的美好未來,做出更大的努力。

最新文章